洛杉矶华人资讯网10月31日报道(记者Tracy)时至今日,校园霸凌依然存在,校园霸凌对受害者造成的创伤往往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为降低校园霸凌发生的频率,多位专家召开线上会议,探讨校园霸凌的情况、霸凌的目标及肇事者进行霸凌的目的等。
加州民权部战略倡议兼对外事务副主任门罗(Becky Monroe)表示,学校应起到保护作用,有一定的法律及社会义务保护学生免受侵害,包括帮助学生在求学期间免遭霸凌,或防止霸凌进一步演变成仇恨行为。

图:加州民权部战略倡议兼对外事务副主任门罗(图源:会议截图)
她还表示,当社会上的局势愈发紧张、仇恨行为不断增加时,都会在学校中有所反映。“学校须制定政策和程序来预防和解决校园霸凌行为,并且确保所有学生享有平等学习机会。”
门罗指出,加州及联邦法律明确要求学校为学生提供安全、包容、没有歧视的学习环境,学生不应因自己的种族而被区别对待。另外,学校要为学生积极发声,无论学生在身体还是情感上受到伤害,都应让受害者能够“发出声音,求助有门”。
她强调,所有针对青少年的仇恨行为都需要高度关注,“因为在某些情况下,这类行为可能会导致生死攸关的问题。”
目前,加州正在开发加州反仇恨资源线, 希望加州所有年龄段的人都能安全、轻松地举报仇恨行为并得到及时援助。

图:《纽约时报》记者兼作家斯莱特(图源:会议截图)
《纽约时报》记者兼作家斯莱特(Dashka Slater)则表示,其研究校园霸凌问题已10余年,也曾撰写过许多相关书籍。
她认为,许多校园霸凌的施暴者不一定是种族主义者或带着歧视目的,更多是受到网络世界中偏激言论的影响。
“许多青少年和儿童在不知不觉中就陷入了仇恨行为,他们没有真正探索自己是谁、看到了什么,而是让自己被仇恨所引领,跟着同伴或所谓的朋友,进入‘时尚’或‘热议’的话题。”斯莱特说。
斯莱特指出,校园霸凌往往从恶作剧开始,转而发展成歧视和仇恨行为。“从小小的恶作剧开始,他们一般无法意识到自己是加害者,但已对受害者造成了伤害。”
据斯莱特给出的资料显示,15至25岁的美国年轻人中,有3/4在网上看到过种族主义内容和偏激言论。此外,有1/4的12至18岁学生在学校里看到过种族主义标志或相关示威活动。而在2018-19学年报告的130万名校园霸凌受害者中,近半数人遭受霸凌的原因是种族。
本文记者联系方式:reporter@chineseinla.com
原创稿件,未获许可不得转载,切勿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