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宏在《华人万岁》里高唱着“我的文化就是我的骄傲”宣告着他已经蜕变成一个“芒果人”。这首融合了中西方音乐元素的歌曲最具代表意义,它表明“芒果人”已经知道如何在两种文化之间摆脱“夹缝”的尴尬。然而,生长在美国的华裔后代身处两个世界碰撞交融的叠加地带,不中西的生存导致这些华二代依然在夹缝中生存。
家里家外都有文化隔膜
这些海外华二代,出了家门是扑面而来的西方世界,成长于此深受浸染;回家却又是父辈耳濡目染的神秘中国,隔靴搔痒终觉疏离。在家里,有文化和年代的隔膜;在外面,有文化和种族的隔膜。
对于这些华二代来说,中华文化既神秘又陌生,他们自嘲为“香蕉人”,“香蕉人”黑头发、黄皮肤,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汉字却不识得几个。中国人会对他们说:“你是中国人?那你怎么不会说汉语?”外国人会对他们说:“你是中国人?你的英语怎么说这么好?”
尽管他们的英语说得同美国人一样好,甚至还更好——由于中国家庭重视教育的缘故。但在美国青年的眼中,“香蕉人”依然是外国人,难以建立起关系较密切的朋友圈子。这种圈子多半仍只局限于“香蕉人”之间。
“香蕉人”与父母思维的不同
香蕉人”的思维与生活习惯与他们的父母都是完全不同的。他们在学校接受的是完全西方的教育,他们的思维方式可以说已经和西方人全无二致,西方世界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是他们为人处事的基础,而这显然是其父母----拥有中式传统思维方式的第一代移民所不能接受的。
“香蕉人”在美国接受教育,穿Polo衬衫,听HipHop和R&B音乐,很享受目前所能享受到的物质生活,并且十分不能理解父母这一辈持有的“品位”。在他们看来,父母的品位是老旧而落伍的。“香蕉人”看不惯父母谨小慎微的行事作风,父辈们也搞不懂子女张扬外露的价值选择。
不仅是思维习惯,“香蕉人”们的饮食习惯也是完全西化的。也有移民带子女回国游览名胜古迹,谁知他们除了对美食和美景感兴趣以外,对其它的一切都很排斥。
语言、思维习惯、饮食习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归结到文化上。对中华文化的认可程度是“香蕉人”与其父母争论的最大的焦点。
中西文化很难中西兼备
作为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父母,当然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中西兼备。然而,在说英语、看美剧的大环境下成长的“香蕉人”,脱离了祖籍国的文化氛围,要做到这一点确实不容易。身处在美国的大环境中,“香蕉人”可以从学校、新闻和自己的探索中了解当下中国大体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情况。但这样的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真正的中国远比他们在美国所了解得更急丰富和多元。生长在海外的华裔后代身处两种文化碰撞交融的叠加地带。处在夹缝之中,有时并不好受。
然而,文化的问题也许不能操之过急。有家长这样讲:“我的孩子都可以讲汉语,这是我给他们的一把钥匙。”“有一天,当他们自己有了欲望要进入中国文化的川流谱系时,他们的钥匙可以开启那个世界。”“孩子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人生路途,他们会自己找到自己在地图上的那一点。”
网络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