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分 1930
经验 1930

揭秘留学美国大学听课“游戏规则”

发布于: 2014/07/14  8:45 pm

由于中美教育体系与教学方法上的不同,再加上语言的隔阂,在留学生活初期,来自课业上有形无形的压力多少令人感到吃不消。为了使留学生能减少留学初期的盲目摸索,本文将系统地提供各种课业上的适应方法及注意事项,希望能让留学生在调适课业压力之余,放松心情,使留学生活更加得心应手。  
  选课
  选课本身可说是一个必修课,课程选择适当与否将是影响学期成绩的最大关键。刚开始就读的第一个学期,特别要注意课不要选得太多、太重,以免为自己带来沉重的功课负担。虽然学校规定修满十二个学分的学生才被承认为全时学生(Full-Time
Student)身份,但是若觉得负担太重,可以跟指导教授讨论少修一门课,并请他在有关文件上签名,再向注册组报备,便可继续保持全时学生身份。
  有关课程内容的资料,在开学之前就应着手收集。例如参阅学校各系目录
(Catalog)上的课程简介(Course Description),或是参考课程时间表(Course
Schedule)等等,都可以得知自己系上所开的课程。
  在选课时最重要的两点,就是一定要了解课程内容和主讲教授。你最好事先了解课程内容是否对你有用、你是否感兴趣、教授教研水平如何、为人如何、教学方式如何等等。
  1、课程进度表
  由于普通的课程简介通常相当简略,若想知道更详细的课程内容,一定要主动到系办公室直接询问开课的教授或其助教、秘书。同时索取该课程整个学期的上课计划进度表(Syllabus),上面列有详尽的课程目标、每次上课进度、评分标准,以及书单等等项目,可说是选课时最实际的参考。
  2、教授的名声
  学生对教授的评论是选课时另一重要考量因素。有时某门课的名称、内容相当吸引人,但若打听出该教授是个“Killer”,可考虑放弃该门课。所谓“杀手”教授通常有很多考试、作业,而且分数给的不高,一般而言并不受学生欢迎。当然,有心在学术上有所建树的同学,可以着重考察教授的学术能力和观念等等。
  开学之后,正式上课或旁听更可印证自己选课选得如何。如果上课时发现该课程并不符合自己需要、太难或者旁听时对其他课程产生兴趣,都应该当机立断尽快办理改选手续。通常在开学前某一特定时间内加、退选,不必收取费用。  
  课前准备与课后复习
  选课就绪后,教科书的购买问题又令人头大。美国的教科书非常昂贵,动辄三五十美元。为了节省开销,可以考虑买旧书(Used Book),甚至不买,而到学校图书馆借书来读。此外,一般校内书店书价通常高出市价,如果可能,不妨抄下书单到校外书店购买教科书。
  在正式上课之前,课前的预习是很重要的准备工作。上课前多花点时间认真阅读必要的教科书和参考书,预先对教授所要讲的内容作到心里有底,这对于我们英语非母语的中国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只有这样,你才能比较多地理解教授在课堂上的讲述,也能够比较容易地加入同学们的讨论。
  课前及课后充分的阅读准备,将有助于课堂内容的有效吸收。一般而言,研究生课程进度相当快,尤其暑期(Summer Session)的课程时常压得人喘不过气来。面对在短期内要读完的好几本教科书及指定读物,如何训练自己的阅读速度便成了十分重要的课题。
  阅读英文书时最好不要逐字诵读,这样不但速度缓慢,也不容易找出文章里的关键所在。阅读时应该随时提笔,记下自己所学专业领域的字汇及术语,而且每读一个段落,应做摘要笔记,或是标示出重要关键字词。
  此外,最好能训练自己用简单英文交代大意--一来方便日后复习,二来更能练习使用英文表达,以增加课堂上发言的信心。每当阅读英文书籍时,常会遇到一大堆单字,而令人产生“字到用时方恨少”的感慨。更有甚者,即使查出所有单字的意义,却仍对整句词语一知半解,教人相当气馁。
  为了增进自己的阅读速度及能力,最好不要太拘泥于字句的推敲钻研,而应以掌握全段、全文大纲为努力的方向。预习、复习时,有时候可以使用中文相关书籍来辅助英文书籍的阅读,以掌握概念。但是中文书籍的辅助毕竟只是权宜之计,唯有在平时就能充实自己的英文阅读能力,才能吸收更多专业领域的新知。
  课堂行为
  不论托福听力成绩有多高,几乎每位留学生刚开始上课时都经历过一段“鸭子听雷”的茫然。如此一来便影响课堂上的反应,以及抄笔记的速度。除了尽快设法熟悉每位教授不同的口音及讲话方式外,录音或笔记都可以帮助自己,但需注意下列几点:
  1、录音
  上课时即使听得再认真、笔记做得再勤快,也不免有疏失之处。这时候,录音机就成为温习功课、补充笔记的最大帮手。但录音之前一定要征求教授的同意,因为牵涉到版权或其他问题,有些教授并不欢迎学生录音。此外,必须避免对录音过分依赖,不要以为录音后回家可以反复再听,而影响上课专心的态度。
  2、笔记
  除了自己预习、复习时的笔记之外,上课所记的笔记常常是课程的精华、考试时参考的宝典。大致说来,一至二个学期下来,留学生就能培养出记笔记“简单扼要、层次分明”的功力。如果教授喜欢写黑板,对记笔记的帮助当然很大;若是讲演或讨论的课,则需特别留意“There are some important points...”、“This is the key which...”或是“I’d like you to remember...”等类似的开场白,它们几乎都是上课重点所在。
  此外,还要学习能够过滤出课堂重点,假若教授或同学发言时说些无关紧要的话,当然就不必有闻必记了。如果笔记一直无法抄得好,应该设法跟其他同学借来参考,甚至直接向教授反映。通常教授会指派助教或特定同学协助。有了上课完整的笔记,预习、复习功课时更能如虎添翼。
  3、发言
  上课时的发言,不但能与教授及其他同学做多向交流,也能充分表现出学生的参与感,进而在教授心中留下好印象。中国学生通常在课堂上表现较为沉默,许多留学生担心自己英语不够好、害怕出洋相而不敢发言。事实上,人都已经越洋留学了,又何必过分担心出洋相呢?如果觉得自己英语能力不强,上课发言不正是训练自己用英语表达的好机会吗?虽说如此,如何突破心理障碍而踊跃参与课堂讨论,却仍是留学生最需要努力克服的问题。
  美国学生从小即习惯于表达自己的意见,随时能侃侃而谈。但他们也习惯接纳别人发表意见,一旦外国学生发言,他们通常会耐心听完。刚开始若真不知如何表达,不妨先就上课听不懂、听不清楚的地方提出疑问,例如可以举手向教授表示:“I can’t follow you.”或是“Can you say that again?”。当然,最好是能逐渐去除恐惧的心理,进而勇敢积极地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看法,才能达到思想交流的目的。  
  考试、习题与报告
  在经过一学期紧张的学习之后,接下来的就是学习测评了。评价学习成果的主要方式,不外大小考试、作业习题与书面、口头报告等,并不是每位教授都选择同样的方式。
  1、考试
  期中、期末两次大考,成绩比重约占全学期百分之六十以上,因此每到考试期间,大家都挑灯夜战,不敢掉以轻心。若是在课堂上考试,最好问清楚各种细节,如考试形式、内容、范围等。考试若采取申论题的形式,如果担心时间不够使用,可尝试向教授要求延长作答时间。此外,更应问明是否能携带英汉或汉英字典进场作答。另外一种拿回家完成的考试(Take Home Exam),由于没有时间等方面的严格限制,一般来讲压力不大。只要根据上课笔记、指定书籍内容发挥,再注意词句的连贯与修饰,获得满意的成绩应该不难。
  2、指定作业(Assignment)
  不同的科系有不同方式的作业习题。大致说来,数理商等系的作业以计算、应用题方式较为常见,只要上课用心听讲,再参考教科书及笔记,或跟同学、学长讨论,这种作业多半难不倒你。而人文社会科系的作业,通常是指定阅读和书面报告,这种作业较偏重评论、分析和表达。
  除此之外,口头报告(Presentation)可能是压力最大的一种作业形式。由于上课时要在教授及其他同学面前用英文报告,所以文稿的拟定必须特别清楚流畅;而面对随时可能被教授或同学打岔和质疑,常会令人神经紧张。然而,准备这种作业的方式,唯有融会贯通,并且熟记自己所拟的文稿内容,并事先请其他同学“试听”一下,才能让自己正式提出报告时从容不迫。
  3、学期报告(Term Paper)
  有许多教授喜欢以学期报告取代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因此,有关撰写学期报告的各种细节也不容忽视。为了避免自己写的报告格式不符合教授要求,最好事先能向教授索取一分报告样本,依照其各种规定来写,才万无一失。例如多数心理系同学必须遵守APA(美国心理协会)所发行的报告格式书写,丝毫不得马虎。在美国留学,写学期报告时千万不能小看着作权的问题,凡是引用别人的资料或言词,必须详细注明,以免被冠上“剽窃”的罪名,轻则受低分处分,严重时更遭退学的命运。如果能随时注意引用原句时要加上引号,以及注明原文作者、书名及页数,即可避免抄袭之嫌。
  着手进行学期报告时,有任何疑问或想法意见都可在教授办公时间(Office Hour)与其商讨。如在报告截止日期前写完,不妨先拿去跟教授讨论,一方面有利于报告整体的修改,另外也可增加教授的印象。在Office Hour会见教授,是学生的基本权利,万不可以怕麻烦教授为由,而放弃了自己的权益。
  撰写学期报告时,首重内容品质,而不是文字的华美。所以只要文法正确、主旨突出、文意连贯并且清楚明了,就算是一篇上乘的报告。然而,对自己的英文能力无论抱持多大的信心,最好还是请美国同学或花钱聘请人帮忙修改英文文法、修辞,甚至全文组织,以使整篇报告更加圆润通顺。
留学生活虽不尽如“游学”般轻松惬意,但是只要熟悉了与课业相关的“游戏规则”,读书得法,留学生也能时时忙里偷闲的。

网络转载

返回页首
举报
积分 1930
经验 1930

扫哪涨哪 中国土豪最喜欢在美国哪里买房?

发布于: 2014/07/15  5:55 pm

“来加州买房的中国人太恐怖了,都不需要现场看房,只问中介房子的位置、大小就当场全额付现,硅谷好几百万美元的房子也不在话下。”在美国西部生活了近10年的华人Annie Liu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目前中国买家已成为美国住宅市场的最大海外来源。据美国全国房地产经纪商协会(NAR)数据,2013年美国房地产市场中每4美元的外国人购房开支中,就有约1美元来自中国。
“中国人喜欢抱团,在南加州因为中国人越来越多,根本不需要懂英文,现在连远郊房子都涨得厉害,真是中国人的目光扫到哪儿,房价就涨到哪儿。”Annie Liu表示。
中国对美国房市贡献最大
7月9日,美国全国房地产经纪商协会公布最新国际物业销售年度调查报告指出,截至2014年3月底的一年内,美国房地产市场中外资购房总额为922亿美元,相较于上一年度682亿美元的规模增长了35%,同时交易数量和平均售价均有大幅增长。
在美购房总量最大的五个来源国分别是加拿大、中国、墨西哥、印度和英国,占美国国外来源购房总额的54%。
在海外资金购房成交量方面,加拿大蝉联冠军,但与上一年度23%的规模相比,份额已经下降为19%;中国则成为增速最快的国家,份额从12%提高至16%,2007年时,中国占比仅为9%。
但在购房总成交额方面,中国买家凭借高达220亿美元的支出成为美国房地产市场最大客户,约占美国房产国际总销售额的四分之一,这个数字远高于上一年度的128亿美元。
美国住宅市场大受欢迎,一方面由于成交量最大的5个国家自身经济状况良好,国民相对富裕;另一方面,人民币、英镑的升值也让美国房地产市场显得更“划算”。调查显示,37%的在美购房者看中美国理想的居住环境,而56%的购房者看中的是美国房地产的安全性和盈利能力。
美国房地产经纪商协会总裁史蒂文-布朗(Steve Brown)表示:“美国房地产对外国买家很有吸引力,不仅是价格上的优势,还有经济上的稳定性,以及未来令人难以置信的投资机会。”
Annie Liu则指出:“到美国买房的中国人增多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加拿大最新政策的影响,加拿大不允许投资移民后,很多人把目光转到了美国。还有一些人来美国寻求政治庇护然后就留了下来,但他们大多在美国中部买房,因为那里便宜。”
中国买家的“私人定制”
与其他四个国家的购房者相比,中国在美购房者一大特点就是偏爱高档住宅。
数据显示,约51%的中国买家购房集中在加州、华盛顿州和纽约州的高档住宅,中国人平均买房花费为59万美元。
“60万美元在像纽约、洛杉矶这些大城市的市中心只能买个很小的二手公寓,好一点的位置花80万到100万美元买栋房子很普遍,西部的房子最贵,中部就便宜很多。”Annie Liu说道。
另一位生活在美国东部城市费城的留学生Melody向记者表示:“60万~100万美元可以在费城郊区买到三四百平方米的二手别墅,有花园和车库,但对于在美国工作的华人来说,靠自己买一套这样的房子也并不容易。”
值得注意的是,约60%的国际买家选择用现金支付房款,在中国购房者中这一比例更是高达76%,相比之下,美国居民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用现金支付。
“主要因为中国购房者没有美国的社会安全号和信用记录,申请贷款很不方便。再说国内炒楼团到加州都是一次性买好几套房子,根本不需要贷款。当美国人小心翼翼地从年轻时候就开始积累信用记录,等到终于可以从银行贷款买房时,发现房子被中国人一次性付清买走了,对他们的震撼还是很大的。”Annie Liu说道。
随着中国买家成为美国高档住宅市场的主力军,美国房地产中介公司应势推出了针对中国买家的购房服务。
“现在加州的房产中介公司专门安排会讲普通话、粤语甚至还要懂风水的中介接待中国购房者,旅行社也开发了专门看房的旅游路线。”Annie Liu指出。
Melody也表示:“现在有一些正在建的房屋、社区,打出的广告语就是可以满足中国买家或华裔买家的特殊文化和社交需求,洛杉矶已经出现了中国社区,比中国城规模大很多。”
调查数据显示,大约有一半的中国购房者赴美买房用于住宅。中国家长对于学区房的重视也延伸到了美国。
Melody向记者解释道:“因为中国家长很重视孩子的教育,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来美国读高中,好的高中周边的学区房被炒得很热,因为在美国上一个好的高中更有希望进一所好的大学。还有一些中国人在大学城附近买房用于出租,主要租给中国留学生,这导致大学城的房价也涨得很快。”
源于网络

点评这篇文章
点评这篇文章
 
1 2 3 4 5
0个人参与评分
Advertiser Disclosure
最新商家点评
SDChinaRen总共有1618条点评, 1557次评分
美国心方向留学移民咨询
Review by Vie at 08/31/25
多谢心方向!文书里的“实习打杂”被老师盘活了!把“整理数据”改成“用Python清洗3000条用户数据,提炼出‘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