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留学越来越普遍,需要面临“洋留守”问题的华人家庭也越来越多。妻儿在海外安家,而男方仍留在中国打拼,似乎延续着中国千年的传统“男主外,女主内”。而在温哥华,陪读妈妈是一个群体,是一种现象,是一种中国人都能理解丶外国人无法接受的生活状态。
陪读妈妈需足够强大的精神力量
在温哥华经常可以看到小鸟依人体态的中国女人开着奔放的SUV车型的大车,一开车门,闪出两个孩子司空见惯,卸土豆一样噼里噗噜下来三四个孩子的也不奇怪,可能是自己的孩子,也有可能是互帮互助帮朋友接送的。温哥华的陪读妈妈在这里不用组织宣传做工作自己就懂得了互帮互助丶结对子的重要性。
但是,陪读妈妈不光是一个体力活儿,还得有足够强大的精神力量,尤其在爸爸缺席的情况下面对一个青春期的孩子。国外把青春期的孩子叫teenager,一个对社会丶对家庭都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年龄。也有人把这些90后,00后的新兴人类叫做“me generation",自我的一代人,高度标榜自我价值丶自我意识丶自我利益丶自我中心。
这些孩子和妈妈一起来到温哥华这片陌生的土地,刚开始,他们躲在妈妈身后寻求保护和支持,妈妈们都凭着自己那洋经验的英语给他们开辟了生活最初的空间。但是不出两年,这些孩子的英语和进入青春期的身高一起突飞猛进,妈妈不仅语言上显得孱弱,连身材都矮小了,对他们需要仰视了。更何况遇到一些很有挑战性的电话,需要解决一些纠纷类的问题时,还得这些孩子出马上阵。尤其到医院丶和一些社会部门打交道,在语言上这些孩子远远比妈妈更熟练。
学校的事情,他们也逐渐不需要妈妈出面,他比你更清楚选课的规则和细节,他和辅导老师的交流远比你这个英语口音浓重的妈妈更顺畅丶更自信。在能力上,这些孩子成了家庭中的权威,但心智上他们其实还远未成熟。加上爸爸长期缺席,妈妈怒也不威,没有什么忌惮让他们变得有些自负和目空一切。
这个年龄的孩子在国内被泰山压顶的功课压着,叛逆的岩浆想喷发出来也难,一旦喷发出来就惊世骇俗。在温哥华,这些孩子有太多时间和空间去发挥自我意识,让叛逆的岩浆隔三差五地冒出来。更何况,中国的教育理念主张经验教育,我们总想把自己的经验告诉孩子,少走弯路丶少犯错。西方主张探索教育,让孩子去碰壁丶走弯路,自己去认识发现生活的真谛,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这就导致他们的自我意识一定会和我们对生活的判断大相径庭。这个时候妈妈的说教和孩子的强烈自我成长意识就成为冲突的根源。
陪读妈妈的无奈
在温哥华的陪读妈妈,也有很多大富大贵的,但她们面对着所有陪读妈妈要面对的家庭与孩子教育的问题。他们的老公之所以不来是因为有着“在国内打理生意”的强大借口。老公做着空中飞人,来往于中国和加拿大。
虽然嘴里说着无奈,做空中飞人很辛苦,实际上享受的是一种两种优势兼而得之的生活。人人都知道那个说法:国内是“真脏丶真乱丶真热闹”;国外是“好山丶好水丶好寂寞”。于是做老公的觉得国内热火朝天打拼累了,地沟油吃得该换换胃口了,就来温哥华这世外桃源歇歇脚丶喘喘气儿,看看风景,享受享受家庭团聚之乐。
待得差不多了,新鲜劲儿过去了,家长里短的烦心事开始浮出水面,孩子教育的细枝末节开始节外生枝,男人的耐心忍耐达到极限了,开始思念国内灯红酒绿的生活了,就对自家老婆动之以情丶晓之以理,“挣钱才是硬道理,要不哪里来钱去供着这么奢华的豪宅,去买LV丶香奈儿丶爱马仕啊。”看似万般无奈实则归心似箭的富贵老公打道回国,继续投身火热的生活,把所有家长里短的烦心事儿和节外生枝的孩子的事儿交给老婆那不得不坚强起来的肩膀扛。
所以每年国庆丶春节长假是国内雄性候鸟集中来温哥华栖息的时间,机票在这个时间段都会上涨。所以但凡旅游什么的,您千万别赶这个热闹。
小编曾经看到过这样一篇的报道,主要意思是,有这样一个teenager,常常自家战场还没打扫干净,就有别的陪读妈妈来找自己哭诉和孩子战斗的“血泪史”。更多时候,妈妈大多会鼻涕一把丶泪一把地投诉到国内孩子爸那里,孩子爸除了能隔空放几句狠话,对孩子没有丝毫威慑力,最后还得陪读妈妈自己面对,让自己在和孩子的战斗中变得更坚强。
网络转载